酷拉龙
酷拉龙,这种状似蝾螈的肉食性两栖类,在前白垩纪时期居住在南极地区。

酷拉龙,这种状似蝾螈的肉食性两栖类,在前白垩纪时期居住在南极地区。

物种学史


形态特征

在极地森林生存良好,并和鱼类及淡水螯虾一样逐水而居。它有宽扁的头部以及无遮盖的眼睛可环顾四方。它身长5米,高约30厘米,体重0.5吨。酷拉龙长得有点像有腿的蝌蚪。头上十字交叉的感知槽,使它可察觉周遭水域的任何风吹草动。

栖息环境

酷拉龙是当时生治在极地地区的唯一的一种两栖动物,它通常是生活在水中或把自己隐藏到泥土之中。虽然它们也可以陆地上用四肢行走,却更喜欢在水中生活。

生物特点

就如同雷利诺龙的头盖骨一样,酷拉龙也是在靠近澳洲墨尔本的地方被发现(但酷拉龙化石所在地的岩石年代更早了5百万到1千万年)。虽然只发现了两个巨大的下颚,但足以藉此判定其为一种称为迷龙的两栖动物。这种动物之所以会获得迷龙这种称号,是因为我们对它们的一切所知甚少(例如牙齿的珐琅质结构)。为了组合头部的其他部分和身体,我们研究另一种称为「siderops」 的迷龙。这是一种年代最近的迷龙,生存年在酷拉龙之前。

迷龙的头颅显示两个有趣的特征:

(1) 牙齿不是单排的陈列,而是更像格子状的布满在口腔的上方,这意味着恐龙更能咬碎它的食物。而且,牙齿齿尖朝内,因此若猎物想争札逃跑时,它们会被刺得更深。

(2) 头颅内的沟槽被认为是酷拉龙「侧线」的证明。这是一种嵌在动物皮肤内的受器系统,可帮助两栖类动物侦测水中的物理和电子干扰,进而锁定猎物。许多现在的两栖类动物都有这样的系统。 关于酷拉龙进化出这种感官器官的原因,有一种说法认为酷拉龙居住在混浊的水里,所以这种感官能力比视觉更有用。

酷拉龙不适合脱离水而生存,因为其肢翼跟身体比较起来显得较脆弱。因此,酷拉龙可以很容易的猎捕水中的生物,可是其强壮的下颚和牙齿更意味着它可以猎捕大型猎物,例如小恐龙等等。同样的,由于酷拉龙在陆地活动较为笨重,因此只能使用其绝佳的淡水掠食伎俩来猎捕大型猎物:从水里将岸边动物拉入水中,就像鳄鱼使用的猎食法一样。这就是我们呈现出来的酷拉龙捕捉小雷利诺龙的方法。

令人惊异的是,地球上其他地方的迷龙灭绝时间竟然更早了大约五千万年,这些动物似乎被鳄鱼取代了。低温可能是使酷拉龙得以在极地长期存活的原因。今日的两栖类动物比鳄鱼更能适应低温,所以在极地独特的情况下酷拉龙仍然可以生存,鳄鱼完全与之无法竞争(今日的鳄鱼无法在水温低于摄氏10度以下的地方生存)。因此酷拉龙的确是珍贵的遗迹。


分布范围


繁殖方式


所属亚种


酷拉龙
基本信息
中文名

酷拉龙

拉丁学名

Koolasuchus

动物界

脊索动物门

蜥形纲

蜥臀目Saurischia

词条统计

所属分类动物

浏览次数4

创建者admin

最后编辑admin

历史版本1